當前位置:首頁 > 重點實驗室 > 中國科學院空間環境態勢感知技術重點實驗室

重點實驗室

中國科學院空間環境態勢感知技術重點實驗室

中國科學院空間環境態勢感知技術重點實驗室

  ·  定位 

  面向空間探索與國家安全的戰略需求,通過新機理和新方法的研究與應用,發展復雜環境條件下的高精準探測技術,發展滿足國家工程任務需求的預報技術和日地空間環境模式,實現對空間環境威脅的準確感知,成為我國空間環境態勢感知的新技術研發高地、應用示范平臺和人才培養基地。

     ·  概況

  中國科學院空間環境態勢感知技術重點實驗室,依托于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,經中國科學院批準于2018年12月正式成立,英文名“Key Labora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Environmental Space Situation Awareness, CAS”,英文縮寫為:ESSA,CAS。

  主要研究方向是空間環境態勢信息獲取技術,空間環境態勢信息認知技術,空間環境態勢信息應用技術,智能化空間環境態勢感知技術。

  實驗室現有實驗用房1700平方米,辦公、交流用房5400平方米?,F有主要儀器設備41套,設備總值超過1億元,包括等離子體測試定標系統、天基中高能帶電粒子載荷測試定標系統、微質量獲得和校測系統等10余個空間環境載荷設備定標和測試試驗室,9個地基空間環境監測臺站、空間環境預報保障技術系統等。

  實驗室固定人員78人,其中正高級18人,副高級46 人,國科大首席教授3人、崗位教授9人,現有3個博士培養點。2017年與奧地利Graz大學成立聯合實驗室,2018年與航天工程大學成立聯合培訓基地。

  ·  代表性任務

  實驗室是我國空間環境天基探測的主力軍,國內首創60余種載荷,達到國際先進水平,部分國際領先,研制國內95%以上的天基空間環境載荷,全覆蓋國家重大工程。

  實驗室是我國臨近空間環境裝備研發和保障的先行者,研制了國際首個可重部署臨近空間大氣綜合探測站,國際首臺車載鈉熒光多普勒激光雷達,國內首臺可重部署中頻雷達、流星雷達、大氣重力波成像儀等。

  實驗室是我國重大空間環境研究和建設項目的牽頭單位,牽頭完成了973項目空間輻射環境特性研究,自主開發了24個日地空間環境預報模式,拓展了空間環境預報產品,大幅提高了空間環境關鍵要素的預報準確性。實驗室是空間環境監測預警系統(三網合一)的主體建設單位,實驗室負責建設運行中科網和空間環境監測預報中心。

  實驗室是中國重大航天工程和試驗任務的空間環境預報保障部門,開展了載人航天工程、探月工程、空間科學先導專項、臨近空間先導專項等任務的空間環境預報任務,多次為專項試驗提供了空間環境保障服務。

  ·  主要負責人

  重點實驗室主任:龔建村

  學術委員會主任:竇賢康

 

天天草学生妹